Loading
0

估值下调超200亿美金提交招股书 Uber还有希望彻底甩开Lyft吗?

周四,备受期待的"全球网约车上市第二股"Uber终于向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纽交所上市,代码为"UBER",于近期开始路演。

有传闻透露称Uber拟募资额将是100亿美元,可从Uber在招股书中透露的情况来看,Uber目前登记在最高融资额只有10亿美元。

尽管很多公司实际的募资额与最高融资额几乎不符合,但Uber此次IPO或将成为2019年美国股市最大的典型案例。如果真想完成100亿美元的实际募资,在一开始被高估的"网约车第一股"Lyft跌破发行价后,Uber能否给出一个合理的投资理由是关键。

营收亏损增长均迅猛 跌破发行价的Lyft导致Uber估值下调超200亿美金

作为一个新锐细分领域的企业,目前全球股市都只有Lyft的业绩和市场表现对标下Uber,虽然Uber的营收和市场规模比Lyft都要大不少,但这依然不能避免对Uber感兴趣的投资人基于Lyft的市场情况给予Uber一个预期的投资价格。

3月29日,Lyft首次公开募股。在上调了IPO定价后,上市首日,Lyft当天开盘价为87.24美元/股,较发行价(72美元/股)上涨21.49%,收盘价78.29美元/股,高于发行价。

原本以为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Lyft作为网约车第一支股,或许就可以趁势持续提升股价,但从第二个交易日开始,Lyft的股价就一直跌跌不休。根据美股研究社(ID:meigushe)的观察显示,目前Lyft仅有61.01美元,跌破发行价的Lyft股价上扬并不容易。

纽约大学教授Aswath Damodaran认为Lyft的目标价格应该会稳定在59美元左右。他表示:"驾驶是自由的,客户也是自由的,这整个事业不存在黏着性,这是整个汽车共享服务产业的问题,不只Lyft会遇到。"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核心还是在于Lyft没能在盈利方面给到人们足够的信心。受到Lyft的影响,原本Uber的估值最高达到1200亿美元,但如今只寻求900亿到1000亿美元的估值。

Uber营收和市场份额远高于Lyft 增速与盈利能力还将是大考验

Uber200亿美金以上的估值就这么被Lyft影响,核心原因就是Uber在美股市场能对比的上市企业只有Lyft。

从营收和市场份额上,虽然Uber比Lyft都更有优势,但实际上也是亏损更多的结局。

根据Uber财务数据显示,优步在2016至2018期间营收分别为65亿美元、75亿美元、100亿美元,亏损额分别录得28亿美元、 45亿美元、33亿美元。

相比之下,在Lyft招股书中,Lyft在2016至2018年的营收分别为3.43亿美元、10.59亿美元、21.56亿美元,同期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6.82亿美元、6.88亿美元、9.11亿美元。三年亏损22.81亿美元。

这意味着Uber的亏损额是Lyft的三倍。从市场规模上来看,Lyft还是一个仅仅在美国本土发展的公司,并且也市场份额远低于Uber。而Uber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并且还在卡车、共享电动滑板车等多元化业务方面发展不错,可其亏损金额依旧无法得到遏制,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Uber的商业变现能力。

数据显示,优步的增长也在放缓。2018年第四季度的营收为30亿美元,环比仅增长2%。虽然同比增长率达到25%,但远低于第三季度38%的同比增长率。从某种解释上来说,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整个市场基本饱和,未来上升空间缩小的表现。

但相比之下,Lyft这家更为专注的"小公司",反而开启了疯狂的加速模式。从上述的营收情况就可以看出,2018年Lyft获得21.56亿美元营收,这已经差不多是2017年的两倍,而亏损增长比例也得到抑制,似乎Lyft在成本控制方面比Uber更好。文件显示,截至2018年底,Lyft活跃司机人数为1,860万人,几乎是2016年底人数(660万人)的三倍。

从数据上来看,Lyft的增速明显高于Uber,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这也并不能说明Lyft未来一定会有实力在营收方面达到Uber的标准,但这确实也可以说明Lyft和Uber所在的网约车市场要距离饱和还有一段时间。

Uber的体量比Lyft大很多后,如果因为多元化业务和国际化进展而被Lyft抢走了更多市场,这是Uber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Uber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难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比Lyft拥有更多业务和更大市场营收的情况下,如果Uber无法有效遏制亏损的增长速度,如果Uber不能对外表现出其更强的商业变现能力,也许不止是此次估值下调200亿美金,广大投资人也会用实际行动认为Uber在市场估值中被过高期待了。

甩开Lyft甚至滴滴都有希望 Uber=滴滴+美团+满帮集团+摩拜

不错,整体来说,Uber未来发展的想象力比Lyft高太多。从Uber招股书全文中我们发现有几则数据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在Uber9100万月独立访问用户中,已经有超过1500万人使用过一次Uber Eats,总预订额为25.6亿美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1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8.6%。目前,Uber Eats包括了全球500座城市的超过22万家餐厅,并且出行+外卖的模式似乎已经得到市场验证。

2018年全年,美团外卖年收入为381.4亿元人民币。虽然目前Uber Eats的年营收还没有达到美团这样的标准,但依托于Uber在全球各大城市本身拥有出行业务做支撑和用户倒流,总收入已经拥有170多亿人民币的Uber餐饮外卖,这是未来Uber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部分。

第二:自Uber Freight于2017年5月在美国发布以来,Uber已经与超过3.6万家承运商签订了合同,这些承运商总共拥有超过40万名司机,并为超过1000家托运商提供服务。在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Uber Freight的营收已经超过1.25亿美元。

尽管Uber Freight没有透露具体的交易额,但一年半的时间获得1.25亿美元的营收,这对于国内包括满帮集团在内的货车物流版滴滴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对象。

在未来,不管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Uber Freight所对应的市场规模也许是一个再造一个Uber再造一个滴滴的市场。依托于本身Uber在共享乘用车的优势,提前储备大量的货运服务商后,Uber Freight的发展潜力也不容小觑。

从业务上来看,Uber目前已经是一个围绕出行和生活服务的巨无霸,有一种将滴滴、美团、满帮集团、摩拜的核心业务都整合在一起的既视感。这样一种定位,虽然真的要实现起来也面临着诸多竞争对手的挑战,但相比较于Lyft,这已经是一个足够有想象力的事情,当然风险依旧很大。

举个例子,此前就有传出Uber无人驾驶技术研究的负面消息,但如果Uber未来不能在无人驾驶这样核心的出行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管是现有的乘用车业务还是Uber Freight以及Uber Eats,Uber的竞争力都有可能会大打折扣。所以UBER在成为一家优秀的平台公司之时,必须要强化其科技属性才有可能更好地稳固其市场地位。

其实,Uber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也是滴滴、美团他们的发展方向。但受制于当前的市场因素,滴滴做外卖和美团做打车的阻力都不小,不仅这两大业务本身就很难打破格局,同时也更不会影响到Uber在海外市场的布局。

这样一来,没有滴滴和美团这样对Uber最具威胁性的企业竞争,Uber的餐饮外卖、货运物流、共享单车等领域都将可以更好地形成全新的生态,在以美国为主的海外主力市场树立一些竞争壁垒,这确实是Uber的想象力。

因此,整体来说,不仅是更好地甩开Lyft,Uber要甩开滴滴也许也不是梦。这是属于大家可以长期对Uber关注的点,但究竟Uber未来的发展和市值如何,这从根本上还得看Uber能否真正在餐饮外卖、货运物流等市场取得市场营收和规模上的突破,在无人驾驶这样的前沿技术上能否有所突破,这是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