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
GS.US
全球第一的投资银行
个股必备工具(双击文字能打开最新行情):
-
使用说明:
- 个股官网 是最直观了解一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主要途径,在个股官网你能迅速知道很多商业投资信息。
- 投资者关系是你迅速查看这个公司财报的最有效途径,并且投资者官网的财报要比SEC上时间快,做财报股的时候你发现很有效。
- 雪球个股行情是中国美股投资者集聚的地方,你能得到最早的个股中文信息。
- Seekalpha 数据是美股最优秀的免费社区分析,你能看到最新老外的分析。
- 13F Filings 是美股超过1亿美金以上的对冲基金每个季度调仓后这个个股的机构仓位。对投资很有用, 你能看到机构用钱投票的观点。
- SEC Filings 是查询美股年报,季报,重大事件的地方,需要打开链接输入股票代码。
- 电话会议是每个季度财报后 查看美股电话会议内容的地方,有的公司财报很漂亮,但是电话会议管理层瞎扯淡,给的预期非常低,也能决定股价未来半年的走势。
- 最新评级数据 是 投资机构升降级的数据,常常能改变一个股票的阶段性走势,当然打脸也很多
- Ycharts整体数据 是美股免费的最权威的数据网站,比肩国外的彭博路透,国内的wind .
- PE-BAND ,PS-BAND是 Ycharts 网站提供的个股PE , PS 估值数据,一个股票贵不贵是看估值的,而不是看股价。
-
分析师观点是TPranks网站提供1. 你能看到这个股票多少美股的机构分析师在关注 。2 你能看到这个股票的分析师的建议,为什么给出这个评级以及他过往评级的成功概率。
欢迎关注水云间的微信公众号"海榕财富风险投研":
- 个股官网 是最直观了解一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主要途径,在个股官网你能迅速知道很多商业投资信息。
公司信息
公司名称 | 高盛集团 |
上市时间 | 1999-05-04 |
官方网站 | http://www.gs.com |
管理团队 | 董事会主席Lloyd Craig Blankfein 首席执行官Lloyd Craig Blankfein 首席财务官R.Martin Chavez |
挂牌交易所 | 纽约证券交易所 |
所属行业 | 综合性资本市场 |
地址 | 200 West Street New York N,Y. |
最大股东 | The Vanguard Group,Inc. |
公司简介
高盛(Goldman Sachs)是华尔街乃至全球最知名的投资银行之一,现为一家跨国银行控股集团。高盛始创于1869年,有着近150年的悠久历史,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在世界各地的所有主要金融中心均设有分支机构,在2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多个办事处,面向全球多个行业的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个人提供投资、咨询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高盛的前身是一家商业票据公司,后面全面发展业务,从种类和地域上进行扩张。在1929年那场举世闻名的经济危机中,高盛差点因股票业务的疯狂扩张而倒下。2008年因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投资银行一个个接连倒下,而高盛在美国政府的强力救援下,华丽地转变成为一家银行控股公司。
经历了大萧条时期的经济衰退、21世纪初的金融风暴,经过一个多世纪风霜雨雪的洗礼,高盛依然巍然耸立在华尔街85号以及全球金融链的最顶端,遥遥俯瞰着世间逐利的资本与众生。
发展历程
马库斯·戈德曼时代——先有马库斯,后有高盛
资本的前期积累总是漫长的,却能为公司日后的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开天辟地的创业者总是令人肃然起敬。1869年,德国犹太移民马库斯·戈德曼的到来,铺就了金融史上的一段传奇。
马库斯一开始做的只是简单的商业票据业务,每天早上从小商人手中低价购入本票,下午再把这些票据卖给银行,从中赚取差额。就是这样一点点地积累,连马库斯本人也没想到,这家小店,历经险阻,在百年之后成长为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
戈德曼&萨克斯时代——两大家族的恩怨情仇
1882年,马库斯·戈德曼邀请女婿塞缪尔·萨克斯加入,合伙开创了戈德曼&萨克斯公司,同时开启了两个家族长达50年的联姻模式。1885年,亨利·戈德曼与另一个女婿加入公司,戈德曼&萨克斯公司正式更名为高盛公司。
亨利·戈德曼是马库斯之子,非常具有投资方面的才华,塞缪尔·萨克斯是马库斯的老朋友,曾帮自己的家族经营干货生意。来到高盛后,萨克斯将高盛的业务带向海外,戈德曼则为高盛在零售及制造业领域找到了更多财源。塞缪尔踏实谨慎,专注于高盛传统业务商业本票;戈德曼富有冒险精神,喜欢创新,倾向于追求高收益。扩张业务的不同思路,使得高盛在不同维度上均有非凡的表现,然而共同目标只有一个:打造拥有综合业务的国际大投行。
1896年,高盛创建资产管理部,管理共同基金与对冲基金。资产管理业务至今依然是高盛最主要的业务之一。
同年,马库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购买了一个席位,高盛成为纽交所1100位会员中的一位。
高盛与雷曼曾有过一段佳话,那时高盛负责开拓业务,雷曼负责出资。1906年,高盛与雷曼联合包销了当时规模最大的IPO大型——邮购零售公司西尔斯罗巴克。两家投行在将近30年的合作中,占据了IPO市场的绝大部分,但在1936年却因收益分配问题导致决裂,一直持续到雷曼破产。
1917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亨利作为一个德国犹太后裔坚定不移地支持德国,这一度使高盛陷入业务上的麻烦。两个家族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政治立场的不同而造成了矛盾,亨利·戈德曼带着他的资本份额和他的倾世才华离开了高盛,至此矛盾进一步升级至决裂。从此以后,戈德曼家与萨克斯家渐行渐远,以至陌路。
卡钦斯时代——一场游戏一场梦
1918年12月,一战结束后,瓦蒂尔·卡钦斯开始领导高盛。卡钦斯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当过律师,在信托公司和制造业公司任过职。乐观而自信的他,深深地吸引了高盛合伙人。1928年,卡钦斯成立了一家投资信托公司——高盛交易公司,1929年7月又成立了谢南多厄信托投资公司,从事高风险的股票投资,一度带来了惊人的收益,受到万人追捧。
然而风险与收益同在,与损失也同在。这位生不逢时的天才,带来了高盛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危机。
1929年10月24日,金融海啸来袭,股市泡沫破灭了,高盛交易公司也随之陷落了,幸得萨克斯家族及时注资,高盛才没有倒闭。然而高盛的声誉受损,同时还要支付各种投资者诉讼的法律费用、交易损失费用,直到1935年,高盛才渐渐停止亏损。
韦恩伯格&萨克斯时代----凤凰涅槃
1930年,西德尼·韦恩伯格与沃尔特·萨克斯共同领导高盛。萨克斯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公司管理层任职。韦恩伯格16岁时在高盛担任助理清洁工,后得上司赏识,先后在布朗商学院、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理论方面的学习。参军归来后,沃尔特·萨克斯把最高领导权交给了韦恩伯格。韦恩伯格不负众望,他稳健的作风,带领高盛稳稳地走出了经济大萧条,也被人们誉为「现代高盛之父」。
1933年,金融监管加强,美国政府出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此时无论政府还是高盛领导人,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1956年,经过西德尼·韦恩伯格坚持不懈的努力,高盛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完成了福特公司6.5亿美元的IPO。濒死的高盛又复活了……
1959年,高盛正式成为美联储股东之一。
1963年,高盛在投资银行部设立了并购组,这是所有投资银行中的第一个并购组,同时开始了风险套利并进行创新。1967年,高盛为阿尔坎铝有限公司完成了当时最大规模的大宗交易,在寻找交易对象中占据了有利地位。高盛还建立了投资银行服务部,派出销售人员四处寻找业务,此后销售部成了高盛的基础部门,为公司带来遍布全球的客户。
格斯·利维时代——和平年代的积极开拓
1969年,高盛首席交易员格斯·利维继任高盛最高领导人,以证券交易成名的利维的继任,促进了高盛在证券交易领域的发展。前任韦恩伯格追求稳定收益,而利维则热衷于在频繁的投机交易中牟取暴利。他将交易风险带到了高盛,「只要长远上能够盈利,短期内的交易损失不用担心。」萧条已远去,蓬勃的交易业务为高盛带来了更多生命力。交易自营业务如今也是高盛的主要业务之一。同年,高盛在英国设立代表处,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1974年7月,高盛帮助电池制造商ESB进行反恶意收购,同时宣布拒绝为恶意收购者提供服务。「客户至上」的高盛,不但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它带来了大量的反收购业务。
韦恩伯格&怀特黑德时代——开启高盛双头制时代
约翰·韦恩伯格是西德尼·韦恩伯格之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为人处世却十分谦逊。自韦恩伯格进入高盛的第一天起,怀特黑德就几乎与他形影不离。怀特黑德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却才华横溢,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之后就来到了高盛,而后很快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逐级升至合伙人。
1976年,由约翰·韦恩伯格和约翰·怀特黑德的共同继任,开启了持续22年的双头制时代。在两约翰的领导下,高盛在全球化和业务综合方面均更上一层楼。
1981年11月,高盛收购杰润公司,进入商品交易行业。
1984年,高盛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1986年的「金融大爆炸」使伦敦金融市场面向外国机构开放,高盛国际就此诞生,进入英国市场。
同年,高盛创建了专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高盛资本合伙部,其至今依然是高盛的吸金部门。
弗里德曼&鲁宾时代——混业时代的危机
1990年12月,史蒂芬·弗里德曼与罗伯特·鲁宾共同成为高级合伙人与管理委员会主席。鲁宾曾就读于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耶鲁大学,毕业后曾就任于律师事务所,1966年进入高盛,在格斯·利维的指导下开启了风险套利的生涯。
1990年,在证券承销业务占总收入比例不超过10%的条件下,JP摩根银行成为首家从美联储获得证券承销业务许可的商业银行,美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时代开始到来。商业银行也来分一杯羹,使投资银行感到深深的竞争压力,弗里德曼与鲁宾强调在高盛进行变革与创新。
从1990年开始,高盛在多地开设了分支机构。1991年,法国巴黎银行首次公开募股成功;1993年,高盛回到了故乡德国;1994年,高盛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到1994年上半年,公司费用以每年36亿美元的年增长率增加,是1990年的两倍,在1994年2-12月份的11个月里,高盛的盈利只有1.33亿美元,是其十年来最差的业绩。快速扩张、高风险的经营方式、业绩下跌导致了大量合伙人的离去。英国《金融时报》评论1994年的高盛说,它「失去了合伙人、声望和道德」。
商业银行参与投行业务,使高盛急于扩张以摆脱竞争者,急速增长的成本与费用却把高盛拖入第二次危机。
1995年,鲁宾离开高盛,就任美国第70任财政部部长,用他的杰出才能为美国创造了更大的经济奇迹。
科尔津&保尔森时代——重振雄风
乔恩·科尔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后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在伊利诺伊银行作为信贷员工作了一段时间,1975年进入高盛固定收益部担任业务员。
1994年9月,乔恩·科尔津被任命为高级合伙人与董事长,亨利·保尔森为副主席,共同领导高盛。
1994年年底,科尔津与保尔森召开高盛合伙人会议,这是高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挽救了风雨飘摇中的高盛。会议上,保尔森提出削减10亿美元的运营成本,严格控制风险。1994年,高盛裁员人数超过总雇员人数的10%。高盛重组了风险控制系统,个人交易的管理者在高层的同意下自行设立风险标准,风险监控的负责人直接向司库,而不是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风险状况。
除了降低成本,升级风险控制系统,高盛还积极改良合伙人制度。1996年,高盛对合伙制进行改革,所有部门副总裁及以上职位改为「主管」,现有的合伙人则称为「合伙人主管」,「主管」也有权分享公司的利润;同时将公司变更为有限合伙制,将合伙人对公司的债务责任只限于他们投资于公司的资金。
1996年,高盛在雅虎的首次公开募股承销事件上大获成功。高盛不但恢复往日威风,更是在遍地开花的互联网时代中获得巨大收益。
保尔森时代——全球第一
保尔森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珠宝商家庭,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后入伍三年,又在哈佛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深造,毕业后担任美国国防部长助理。「水门事件」及尼克松总统的下台,使保尔森转而向经济领域发展,进入高盛芝加哥分部,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晋升为合伙人。
1999年,亨利·保尔森坐上了高盛头把交椅,加快了发展交易业务的步伐。同年5月,高盛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每股53美元开盘,当天收盘价为每股70.375美元,股价涨幅高达33%。高盛公司通过发行的6900万股股票,一举筹集到36.6亿美元的巨额资金。高盛的上市标志着合伙制的投资银行在华尔街不复存在。
1999年,高盛收购赫尔交易公司;2000年9月,收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最大的专营经纪商斯皮尔·利兹·凯洛格公司,高盛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做市商之一。
2004年,高盛在欧洲的业务收入超过其在美国本土的业务收入,这标志着高盛真正坐稳了全球化投资银行第一的宝座。
布莱克费恩时代——唯我独尊
2006年5月,似乎有那么一点不情愿,保尔森离开了高盛,就任小布什政府财政部长,劳埃德·布莱克费恩被任命为高盛主席兼CEO。
布莱克费恩出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全家住在纽约租金最低廉的平房里。然而贫寒掩不住才华,布莱克费恩中学就读于明星高中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就读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并于1978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布莱克费恩在律师事务所担任一名律师,1981年进入J·阿朗公司做一名商品交易员,不久,阿朗被高盛收购,布莱克费恩也随之进入了高盛。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告破产,次贷危机爆发。然而,连财政部长都是高盛前CEO,政府怎会放任高盛不管呢?2008年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批准高盛公司与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高盛和大摩的转型,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的终结」。
高盛曾利用信用违约掉期帮助希腊隐藏债务、加入欧元区,2010年年初,一不小心引发了希腊债务危机。除希腊外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存在较高的财政赤字,因此,希腊债务危机也引爆了欧洲债务危机。
朋辈皆成鬼,朝堂有故人。合伙皆巨富,遇险则变革。高盛这位上帝的宠儿,与各国政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入股美联储,掌舵财政部,故曾得名「高盛政府」。而作为金融风浪中的弄潮儿,亦是玩弄世间财富于股掌,到底谁还能阻拦得了高盛?正像布莱克费恩所说:「我们从事的是上帝的工作。」
盈利模式
高盛不但在一级市场发行股票,还在二级市场交易股票,能理财、会投资,可以说,只要你想,高盛都有。
投资银行业务
高盛投资银行部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寻求、设计并实施多样化的市场交易,包括兼并与收购、资产剥离、发行股票或债务以及上述各项交易的组合。投资银行从事最传统的投资业务分为两个部门:财务顾问部(为并购、重组、反恶意收购、企业分拆与分立咨询)与证券承销部(承销股票、债券的公开发行与私募)。如今,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只占高盛年度总收入的20%。
交易与自营业务
交易与自营投资业务由三个部门组成:固定收益证券、外汇与商品交易部;股票交易部;自营投资部。这三个部门不仅从事固定收益证券等资本市场业务,而且从事外汇、利率这些资本市场之外的金融市场业务。
一方面,高盛协助客户(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个人)进行交易,另一方面通过做市、交易和投资固定收益和股票产品、外汇、大宗商品及衍生产品,用自营资金进行交易。此外,高盛还参与股票及期权交易所的特许交易商及做市活动,并在全球主要的股票、期权和期货交易所为客户交易进行结算。对于商业银行及其它投资活动,高盛既进行直接投资,也通过公司募集和管理的基金进行投资。
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业务
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分为两个部门:资产管理部和证券服务部,前者为机构与富有的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顾问、财务规划服务,管理共同基金,从事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投资;后者提供证券经纪以及为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等提供融券等服务。
高盛向全球各类机构和个人提供投资顾问及理财规划服务,并提供所有主要资产类别的投资产品。高盛还向全球的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基金会和高净值个人提供大宗经纪、融资融券服务。
高盛的资产管理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高盛还创建了「高盛资本合伙」作为公司的一个独立、专门从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部门,其中最主要的是始建于1990年的「高盛资本合伙基金」系列。
行业概况
随着雷曼破产,美林与贝尔斯登被收购,美国五大投行如今仅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主要业务竞争对手
全球投行业务:摩根大通的市场份额为8.1%,总收入约57亿美元。其次是高盛,收入约47亿美元,占有6.7%的份额。美银美林排名第三,收入约43亿美元。
美国投行业务:美国投行业务排名和全球排名几乎差不多,体现了美国市场在全球投行业的重要地位。唯一的区别是,富国银行在美国排名第八,全球排名第九,而德意志银行在全球排名第八,在美国排名第九。
债券市场:摩根大通在债券市场的收入约14.4亿美元,占6.9%。美银美林排名第二,收入约13.7亿美元,花旗集团以12亿美元排名第三。
权益市场:摩根大通居首,占据7.8%的权益市场份额;其次是摩根士丹利,占比6.1%;高盛排第三,占比5.9%。这也是摩根士丹利唯一超越高盛的业务。
贷款业务:摩根大通在贷款业务收入方面排名第一,位居美银美林之前,但两者之间差距微弱,仅相差0.5亿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瑞士信贷银行。
并购业务:并购业务是摩根大通唯一没有位居第一的领域,高盛以24亿美元的收入夺魁。摩根大通以19亿美元位居第二。第三是摩根士丹利,为18亿美元。
行业趋势
2017年二季度FICC(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业务下滑是华尔街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摩根大通的FICC业务同比下降19%,花旗下降6%,美银美林下降14%。
受国际油价下滑影响,大宗商品市场情绪低迷。自2016年11月底欧佩克(OPEC)达成减产协议以来,油价一度累跌近15%;在5月25日OPEC决定延长减产协议到2018年后,国际油价不但不涨,反而再跌近10%。低波动性的大宗商品市场,让通过价格波动操作获利的机构苦不堪言。FICC部门曾经是投行的吸金部门,最繁荣的时候曾经为投行贡献过一半的利润。
但是到了2015年底,这一局势发生了变化。该业务板块开始结构性地缩水,2015年末,摩根士丹利从FICC砍掉了1200个职位,相当于该业务板块职员总数的25%。高盛也曾缩减FICC板块,2013年开始,高盛陆续在这个部门砍掉10%的职员,但是该部门仍然保持有庞大的交易,包括巨大的商品板块。因而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高盛的FICC业务下降得更快。
财务概况
从近十年的业绩表现来看,高盛的经营状况时好时坏,总资产规模似乎有些停滞不前,反映出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金融机构相对稳健的经营模式。
优势及前景
客户至上
高盛的14条业务原则中的第一条是:「客户利益永远至上。高盛的经验表明,只要对客户尽心服务,成功就会随之而来」。高盛曾为了避免与客户竞争,取消了好几家旗下的基金;同时,高盛的反收购业务也是名声在外,为其赢得了许多大客户的认同。
团队精神
「高盛一贯强调团队精神。在不断鼓励个人创意的同时,高盛认为团队合作往往能带来最理想的效果。高盛不会容忍那些置个人利益于公司和客户利益之上的人。」在高盛,强制使用的词是「我们」而不是「我」,没有所谓的明星或者红人,从上到下均是两人一组协同工作,这使得高盛从未因失去某位重要人物而衰落下去,而这种整体的协作方式也换来了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人才的引进
「高盛不遗余力地为每个工作岗位物色和招聘最优秀的人才」,「高盛明白在服务行业里,缺乏最拔尖的人才就难以成为最拔尖的公司」。从基层岗位做到高盛合伙人,在担任合伙人一段时间后,会被要求离开,以不断补充新的年轻力量。
与时俱进
「高盛尽力不断预测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并致力于开发新的服务去满足这些需求。高盛深知金融业环境的瞬息万变,也谙熟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大萧条时期的股市泡沫破灭,就险中求稳;为摆脱竞争急速扩张造成成本上升、人才流失,随即马上进行成本削减、改进人才管理制度;次贷危机转身求助政府变为银行控股公司。高盛每一次都能积极求变,巧妙脱身。
全球化战略
高盛从一个最初从事商业票据交易的公司,发展成为一个提供综合性金融业务的国际性公司。到1992年年底,高盛30%的雇员、10%的合伙人来自美国之外的地方,而且高盛的员工来自90个国家或地区。业务的广度,不但使业务量得到提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也对风险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分散。
综合化战略
到90年代,高盛已经将业务扩展到所有方面,成为一个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公司。业务的综合性让高盛即使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高速发展。业务的广泛性让高盛能够即使在某些业务衰退的时候,其他业务也能够迅速发展,从而保证公司整体的成长。
风险及危机
与风险共舞
在投资领域,从来是风险与收益同在的。高盛是一家金融服务机构,为客户服务而收取佣金,同时也从事自营业务,每年靠自营交易所获得的超额回报在总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有多大的超额收益,就存在多大风险,高盛自营业务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同业竞争
与高盛一起逃过了金融风暴的摩根士丹利,作为投资银行也拥有与高盛一较高下的实力。同时,摩根大通、瑞银、巴克莱等等著名的商业银行,在很多业务领域也与高盛存在竞争关系。
政商关系
从高盛诞生出了许多政界名流,正因为如此,高盛的触角可以触摸到世界上任何可以带来收益的角落。而伴君如伴虎,高盛也需要巧妙地处理好与各国政府、各国际机构之间的关系,才能将世界财富吸入囊中。
悠悠之口
有钱总是容易拉仇恨。媒体也是高盛必须谨慎面对的一个群体,一旦形象被抹黑,客户对高盛的信用程度将会受到质疑,虽然高盛是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最专业最优秀的,然而三人成虎,稍一疏忽所带来的信用危机是不容小觑的。
金融行业瞬息万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前的华尔街大投行的身影,大部分也只留作后人怀念而已。金融行业本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如今更是进入到一个自由创新、百花争艳的时代,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纷纷崛起,又会给金融行业带来怎样的革新呢?久经沙场的高盛是否依然能够从容面对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