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0

戴维斯王朝读书心得

在华尔街超过巴菲特长期收益率的只有戴维斯王朝家族,但是巴菲特平常不怎么宣传,投资者最需要学习的就是戴维斯家族的投资方法,不断赚取戴维斯估值收益双击的钱,坚决回避戴维斯双杀。戴维斯王朝这本书的电子书我发出来,大家可以下载,下面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一、杠杆控制在1.5倍,既有利增值,又防止爆仓。
二、积极探索低估市场和品种,能折腾。
三、节俭全部用于投资,越跌越喜欢,喜好逆向投资。“熊市能使投资者发大财,但他们在那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然在十项基本原则里也提到不要购买廉价股,这个廉价估计指的是困境股,困境股无法预估什么时候能反转。
四、保险和银行具有显著的经营优势,永不过时。
五、高速成长股可能戴维斯双杀,低速烟蒂股可能戴维斯双击。前面几年30%以上增长,有一年下降的15%的时候将带来双倍数效应。
六、将想法表达成文字,会迫使你彻底考虑一件事情。
七、没有多少股票能长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预期会有高增长因而以高价格购股的投资者是自找麻烦。没有人因投资成长股登上富豪榜,但价投圈却有。
八、在估值合理或低估时要着眼于机会,而不是去担心经济崩溃。
九、几十年来一直保持7%-15%的收益增长,现价低于15PE。
十、十项原则加戴维斯检测表
72法则会告诉你,需要多长时间投资才会翻一倍。72除以该数字,如果回报率为10%,那么投资翻一番需要7.2年。
每个时代红极一时的资产都会让它的拥有者穷困潦倒,这难道是一个残酷的玩笑吗? 20世纪每隔20年左右,当时获利最丰的投资都会涨至极点,然后开始持续下滑;而收益最少的投资在跌至谷底之后,转入长时间的上升阶段。 这些转折点填满了一小撮不去墨守成规的投资者的腰包,因为他们抓住了机遇; 但大多数投资者还是把赌注押在了昨日英雄身上,结果输了个精光。
戴维斯家族曾在书中谈到:“保险公司同生产商相比,它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保险公司的产品总是推陈出新,然后它用客户的钱去投资以获取利润,它在经营过程中不需要昂贵的工厂和实验室,也不制造污染,还能抵御经济衰退。即使遭遇到经济危机,人们可以推迟大宗商品的消费,比如房屋、汽车、家用电器等,但他们不会推迟交纳住房保险、汽车保险及人寿保险等保费。”而相对于保险业,戴维斯家族对铝、橡胶、汽车或混疑土公司不感兴趣,因为戴氏家族认为“诸如此类的生产商都需要造价昂贵的厂房和设备,而设备要不断维修,技术要不断革新,这会让他们的现金极为紧张。而经济萧条时期这样的企业又很容易亏损,他们又要不断引进新工序、新发明及新设备,这就会使他们面临破产危机。纵观生产制造业公司的发展历史,没有几个制造业领域的公司能够长寿,只有那些依靠不断革新改造的公司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所以购买这些行业的股票并不牢靠”,“而保险业就不一样,它具有永不过时的特点,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度过了它们200岁的生日,但它们所销售的产品却基本没变,还是开创者在创业初期推出的那些产品,但它们拿客户的钱去投资,然后从中渔利,生产类企业就永远得不到这样的机会”,“当然,保险业也不是包赚不赔的行业,因为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保险业是低利润行业,同时保险产品本身没有差异性,竞争也很激烈,购买者对保险公司品牌价值的认识也不像对其他行业那么重视,因为他们购买保险产品的方式,主要是从代理商手里购买,代理商推荐什么产品,客户往往就买什么产品,他们对每家保险公司的怀疑和憎恶都一样,这也就是多尔西在《巴菲特的护城河》书中所说的保险业没有护城河的缘故吧。”
最近股市大跌又证明了投机型公司随时可能破产。当时普遍流行购买潜力股,从而使许多美国知名企业都成了“顶尖五十”的受害者。斯尔比调查了这次股市灾难,并改进了战略。从此以后,他不再购买高价的高速成长股,转而购买低价的适度成长股。他认为,当那些备受冷落的公司股价上涨时,即使整个股市衰退,他们的表现也不会过于令人失望。既然你能走楼梯,为什么还要冒险撑杆跳呢?表13.1举例说明了投资与低端公司的好处,这些公司股价低廉,收益稳定。从表中可以看到,在“高期望值”的情况下,一支收益惊人的高价股会发生什么变化。公司发行了一支收益惊人的5年期股票,在这5年内该股票的收益率以年30%的速度增长,而到了第六年,收益增长15%。投资者有所清醒,因此只以15倍市盈率购股。尽管公司相当成功,但5年前投资30美元的股东,如今却只有38美元的资产和微薄的投资回报。在“低期望值”的情况下,以一家更普通的公司为例,该公司利润以年13%的速度增长,华尔街对这种公司根本不屑一顾,因此投资者只愿意以10倍市盈率购买该股票。而眼看着6年来该公司期望值上升,投资者开始增加赌注,以13倍市盈率购股。如今,5年前投资10美元的股东们拥有了21美元的资产,戴维斯的一击双杀使他们的财富翻了一番。
“逆流而上时,斯尔必则采取‘稳守突击型’策略。当短期负面新闻使某家具有吸引力的公司股价下跌,斯尔必则会购买该公司股票。他寻找机会以折价活动获得那些可预测的收益——反其道而行之曾使他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熊市II结束后,他认识到仅仅因为股价低就去购买股票是相当危险的。他逐渐认识到许多廉价股只值这个价位,因为它们是那些普通公司所发行的。他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股价诱人而受影响,而要对这类股票进行全面调查。他不够购买‘过时股’,也不会跟风购买股票。他的风险基金远离咖啡吧、折扣店或者有潜力的高科技公司,因为它们的生存仅仅依赖于一样简单的小发明或小玩意。他努力学习管理、研究数字。他说:‘一旦出现问题,你就想知道谁是负责人。’良好的资产负债表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使他高枕无忧。“‘金钱永不过时’成了斯尔必的座右铭之一。银行、经纪行和其他理财公司永远不会过时,但高科技公司却有可能一觉醒来却发现那些高利润的发明已经被其他新发明所取代了。斯尔必增加了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投资,同时削减了对零售商和电子公司的投资。他推断,一个管理完善的成功零售商在一个时代后即使尽最大努力,也会惨遭淘汰,然而要搞垮一家管理完善的银行却非易事。”(备注:买永不过时的公司)
斯尔必和彼得林奇他们都没有购买下跌的“顶尖五十”,因为熊市之后,暴跌的公司往往回升缓慢。(备注:难道是因为套牢盘很重,散户的人性都会在回本时卖出。同时暴跌股因为打折效应吸引了众多散户购买,自然不会网上操纵股价比较费劲)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公司员工因投资于债券和现金而错过了股票升值的大好时机。为了弥补这一失误,他们毫无顾忌地将钱投进了股市,而那时正逢1973年到1974年的熊市。接近1974年底时,他们开始害怕,于是抛出了日益亏损的股票,买进债券,但通货膨胀爆发后,股票再次上涨,债券市场又崩溃了。(备注:愚蠢盲目的跟风将来回挨打)
这份文件清楚地表明,究竟是什么得以使戴维斯登上福布斯榜单。原因并不在于他那些跟电话簿一样厚的股票种类,而是其中的几支股票,即他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忠实持有的几支旧股——他的金融资本惠氏(Wyeths)、劳森伯格(Rauschenbergs)和维奥(Warhols)。尽管典型的共同基金的投资种类每年会发生全面变动,股票和基金公开交易也极为迅速,戴维斯仍然坚守这几支股票。1950年他所持有的股票在他1990年的投资组合中依然榜上有名。这就是著名的戴维斯12股,12只股票现价值2.6亿美元。他仅以15万美元的原始资本,用了50年时间得到了这笔奖金。一旦他购进优良公司的股票,其最佳决策就是按兵不动。他守着那些保险股渡过了每日、每周、每月的循环波动。他经历了温和的熊市、动荡的熊市、崩溃和回落,也见证了众多分析师的高预测与低预测,技术性卖出讯号以及股市变动的显著信号,但始终稳坐钓鱼台。只要他坚信公司的领导能力和持续赢利的能力,他就按兵不动。
任何缺乏经验的投资新手比起久经沙场的投资老手都有一个内在的优势:时间。
在账簿的负资产一栏,斯尔必和克里斯发现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失败和亏损——或者说任何股票投资者不愿意听到的说法。在数百种亏损的股票中,代价最为昂贵的莫过于第一执行官公司。该公司一直保持负增长,使戴维斯250万美元的资产化为乌有。总而言之,戴维斯的失误微不足道,不足以影响他的成功。他的投资组合又一次证明,即使一生的投资中购买一大堆业绩平平的股票,只要偶尔几个高招也能成功。
考虑到微软等飞速成长型公司为其创始人带来的巨额财富,你可能会认为选择高价、高速成长型股票会使一些人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然而事实上,没有一位亿万富翁或千万富翁是那样发财的。戴维斯、巴菲特、约翰聂夫都是靠投资价值股获得十位数的资产。他们选择低廉的成长股。(备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低速稳定增长的股票吧)由此可见,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支付高价的成长型投资与以合理价格购买低价成长股策略之优劣。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1970年以最高价购买了的“顶尖50”,那么需要等到30年才能回本。正如书中所说,要使“顶尖50”赢利,比养大一个孩子,等他从大学毕业还要慢。
如果你的成长股增长速度缓慢(8%-10%),而你购买时也没花太多的钱,那么以后的收益会相当可观。克里斯说他的办公桌上经常堆满分析报告,这些报告无论涉及哪家公司,也无论出售什么产品,得出的结论总是一样的:长期增长率大于等于15%。因此克里斯质问:“到目前为止,漂亮50中有多少公司的收益达到了15%,或者更高?”克里斯说,“大家都知道漂亮50包括可口可乐、默克、IBM、迪士尼和其他一些著名的公司,所以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20到30家公司。’或者如果他们试图回答得保守些,他们会说:‘10到15家。’但实际的答案仅为3家:菲利普·莫里斯、麦当劳和默克。这三家公司是个例外,反证了重要的一点:期望公司保持15%的长期增长速度是不现实的。大部分公司都做不到。那些预期会有高增长因而以高价购股的投资者实在是不断地自找麻烦。”这就是为何戴维斯、彼得林奇、和沃伦巴菲特通常不买技术股的原因。他们开玩笑说自己有技术恐惧症,但真正的原因却是:技术行业不可预测。斯尔必说:“谁能预测哪一家网络公司将会成功,甚至能生存下来?在其他推动美国发展的行业中,从汽车业到飞机业,其中大部分老公司如今都已经倒闭了”(备注:从0-1绝不参与,从1-10可以考虑)
对付熊市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购买那些资产负债表良好,债务少,有实际收益并有能力实现全球化经营的 公司。这些公司能挺过经济萧条期,最终占据更大优势,而拙劣的对手则被迫削减资产或倒闭。
典型的投资者选择某一种基金的时间不会超过3年。之后,他们会被更诱人的基金所吸引,而那时正是那些诱人的基金开始下跌的时候。这种频繁买卖的代价极高。1984年至1998年,普通基金的收益率超过了500%,但一般投资者的收益仅为186%,那余下的314%由于频繁买卖而亏损了。没什么吸引力的基金照例会被抛弃,由更诱人的基金取而代之,而那时却正是后者开始下跌,前者开始反弹的时候。(备注:守一只稳定增长的大公司能让人安心,而不至于卖在黎明前,追在黄昏后,两边挨打。)在经济萧条期,克里斯希望客户们耐心等待,因为反弹是必然的。我们公司致力于说服投资者坚持到底。对短期成功不要过分乐观,对短期衰退也不要过分悲观。
但是要选择一家能持续发展的公司,就跟指出沙滩上哪颗海龟蛋将来会孵出最大的海龟一样难,更别提要选择一家高收益公司了。奇怪的是热衷于高速成长型技术股的投资者几乎没什么收益,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其他内部人士都发了财,但投资者们的收益去哪儿呢?没有一个选择高科技股的投资者能登上《福布斯》美国富豪400的榜单,可能是因为成功的投机需要相互矛盾的各种能力——能够预见下一个新新事物,并要勇于尝试,以及保持怀疑态度和灵活性,才能在新新事物被新新新事物取代前将它们丢弃。
高速成长型投资的反面则是价值型投资。价值型投资者并不关注可能成功的公司,而是投资于已经成功的公司。价值型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当公司的有形资产(银行现金、建筑、机器等等)破产清偿,收益大于以现价出售的收益时才是理想的价值型投资。这就给了投资者一定的安全系数。如果情况非常糟糕,公司可以进行清偿,股东们的收益还能大于本金。其中的蹊跷在于:价值型公司往往会出现问题,今天的廉价股日后股价会更低。(备注:自己倾向于融合价值投资和稳定增长投资)
也有介于蓬勃发展的高速成长型公司和缓慢发展的价值型公司之间的公司,收益增长稳定,股价合理。一般来说,热门产业不会出现低价股票,因此折中型投资者会自动远离因特网之类奇特而危险的领域。戴维斯家族就属于这类公司。他们以保险股起家,但之后,尝试了一段不幸的高速成长股投资期后,斯尔必采用了父亲的方法投资于其他领域,尤其是金融业。(备注:戴维斯喜欢价格合理中速增长但增长确定性高的稳定增长股)
由于折中型投资需要一段长时间的等待才能带来丰厚的收益,数学就有了一定指导性。戴维斯坚持折中型投资长达40度年,但是当一个30岁的投资人开始准备退休时,40年正是他应该所考虑的。
重新看下最后一章。再做笔记。有的还理解不够透。
在历经50年试验、犯错和改进之后,戴维斯策略在祖孙三代人中都发挥了作用,而每一代人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但有10项基本原则保持不变:
1.不要购买廉价股。20世纪80年代的经历使斯尔必认识到,大部分廉价股只值这个价钱,因为它们是普通公司所发行的。这些公司的股票可能会始终保持低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会预测好时机何时到来,这也正是他们一贯的做法。公司业绩可能会恢复,但这仅仅是个假设。“即使能够恢复业绩,”斯尔必说,“花费的时间也常常会超出任何人的预期。只有受虐狂才会喜欢这类投资。”
2.不买高价股。有些股票之所以价格高昂,是因为它们是由卓越的公司所发行的,但斯尔必同样不肯购买这类股票,除非股价相对于其收益而言比较合理。斯尔必认为,“任何公司的股价都没有吸引力。”戴维斯家族的人从不会多花钱买衣服、房子或度假,为什么投资者要为收益而多花钱呢?毕竟,无论他们何时进行投资,投资者要买的不就是收益吗?
根据克里斯的说法,那些惨败的热门股所存在的问题可以用“外强中干”来形容。象征这家虚拟企业的股票就是投机性股票(GoGo)。这是一家有自动贩卖机的网络咖啡店吗?谁在乎呢!无论它是干什么的,GoGo的出现都极受欢迎。投资者以30倍市盈率购买股票,4年内,GoGo的收益以年均30%的高速增长。到了第5年,GoGo有些萎靡不振,收益“仅”上涨15%。对大部分公司而言,15%的增幅已经很不错了,但是GoGo的投资者却希望能增长更多。现在,他们不大愿意购买GoGo,而且现在只需要以当年价格的一半——15倍的市盈率买入,从而导致股价出现了50%的“调整”。
此时,账面收益消失了,任何早早购买了GoGo,并度过了其短暂鼎盛时期的投资者仅仅得到了6%的年回报率——刚好抵消其风险。美国政府债券的利息也为6%,但风险却小得多。
一旦一只高速成长型股票的价格下跌,投资者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无情的数学公式: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下跌50%,那么它要回到收支平衡点,就必须上涨100%。
3.购买适度成长型公司价格适中的股票。斯尔必认为,选择那些收益增长速度高于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资。他不会购买GoGo,而是寻找像SOSO(一家虚拟的地区银行)那样的公司。SOSO的收益率为13%,并不引人注目,股票则以适度的10倍市盈率出售。如果SOSO在今后五年内仍能保持预期收益,并使投资者能够以15倍的市盈率购买股票,那么耐心的股东们就能得到20%的年回报率,而若投资于GoGo,年回报率仅为6%。
有时候,戴维斯家族还能发现一只“秘密成长股”,有着SOSO的名声和微软的盈利能力。合理的价格、丰厚的收益,两者的结合实在令人无法抗拒,而戴维斯发现美国国际集团以及其他许多公司的股票都属于此类。
如果美国国际集团的股票是领先股或改良股,投资者自然会以高价购买。但作为一家单调沉闷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从没有出现过理性或非理性的购买热潮,股票长期低估使股价下降的风险降至最低。
4.耐心等待直到股价恢复合理(长期持有)。如果斯尔必看中某家公司,但其股价过高时,他会耐心等待时机,直到股价回落。虽然那些一年内会改变三四次投资策略的分析师们有机会购买IBM、英特尔和惠普的股票。偶尔出现的熊市却成了谨慎投资者们的最佳伙伴。就像戴维斯过去常说的:“熊市能使投资者发大财,但他们在那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时候,一个行业会出现自己的熊市。20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熊市蔓延到了银行业,从而使斯尔必有机会购买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的股票。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误导性的医疗改革项目导致医药股出现熊市,一流制药公司(例如默克、辉瑞制药、礼来公司等)的股票均下跌了40-50个百分点,而斯尔必和克里斯在上述三家公司都有投资。
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熊市,漏油、集体诉讼、产品回收等负面新闻会使公司股价下跌,而此时正是购买股票的好时机,前提是公司的负面新闻只是暂时的,并不会阻碍公司的长期发展。
“当你购买的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价格下跌的股票,”斯尔必说,“你会有一定风险,因为投资者的期望值比较低。”
整个20世纪80年代,有一大堆以10-12倍市盈率出售的成长型股票供斯尔必选择;而到了繁荣的90年代,这些公司却几乎完全消失了,克里斯和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被迫等待股价下跌。(备注:没有什么新鲜事,永远周而复始,繁荣和萧条的轮回)
5.顺势而为(成长行业)。斯尔必选择技术股时非常慎重,但他并不完全排除技术股,两位著名的技术恐惧者,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也是如此。
只要他能找到股价合理、有实际收益并具有全球化经营潜质的高科技公司,斯尔必就会急切地购入该股票。否则,他就宁可错过收益最为可观的行业。他一开始购买了互联网股票,盈利相当丰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他选择了IBM。此外,还购进了应用材料公司的股票,并因而上演了一出锄头与铁锹的现代戏。在19世纪的淘金潮中,商人靠出售锄头和铁锹发了大财,而那些去淘金的人则破产了。同样地,应用材料公司靠将设备卖给半导体行业的淘金者而发了财。(电动车很热门,锂资源公司大概率不会差)
6.主题投资(顺应政策)。“自下而上”型的选股人是投资于那些前景良好的公司,只要公司有发展前途,无论是石油钻探业还是快餐连锁业,他们都乐于投资;“自上而下”型的选股人则会首先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找出有可能兴盛起来的行业,然后再从中选择公司。斯尔必兼有这两类选股人的特征,他在投资前会首先寻找“主题”。而很多时候,主题都是相当明显的。
20世纪70年代的主题就是泛滥的通货膨胀。斯尔必的风险基金选择了石油、天然气、铝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类公司,因为尽管物价上涨,这些公司仍能盈利。到了80年代,有迹象表明美联储已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斯尔必由此发现了一个新的主题,即物价回落、利率下降,并因此而削减了硬资产,转而购买金融资产,也就是银行、经纪和保险公司的股票,因为利率下降使金融业从中受益。斯尔必将40%的基金投入金融机构,正好赶上了它们大步前进的好时机。尽管这类“秘密成长股”的收益增长速度并没有微软那么快,但它们的回报仍然很喜人。
到了20世纪90年代,斯尔必和克里斯则根据另一个明显的主题展开行动:婴儿潮老龄化。随着美国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代人逐渐老龄化,药品公司、保健业和疗养院成了受益者。药品股票出现过一次大幅度上涨后,斯尔必开始等待下一次股价下跌的到来。
7.让绩优股一统天下(优质企业)。典型的成长型共同基金每年会出售90%的资产,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可能更有发展前景的商品。纽约风险基金的周转率约为15%左右,而戴维斯家族购买股票后一般不会抛售,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可以不用支付长期收益的巨额资本收益税。这种方式使交易成本较低,而且避免了频繁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频繁交易的投资者盈亏的风险则各占一半。
在斯尔必很小的时候,戴维斯就一直告诉他选择时机根本没用。现在,斯尔必又将这些话转告给克里斯和安德鲁。(备注:但A股的牛熊轮回太极端)
“我们以长期可以接受的低价购买股票,”斯尔必说,“最终,希望股票能以‘合理价值’出售,而一旦达到合理价值,只要收益能持续增长,我们就会长期持有该股票。我们愿意以合理价值购买股票,但最终还是希望这是一只成长股。”
“我会安安心心守着一只股票度过两三个萧条期或者说市场周期。那样的话,我就能了解公司是如何应对经济萧条期和繁荣期的。”
8.信赖卓越管理(品格能力)。戴维斯的投资依赖于AIG的汉克·格林伯格之类卓越的经理人;同样,斯尔必也信赖英特尔的安迪·格罗夫和太阳美国公司的艾利·布洛德。如果一位优秀的领导人离开了原先的公司去了别处,那么斯尔必也会相应把资金投入该新公司,因为他信赖该经理人的才能。当杰克·格伦霍夫从富国银行调到第一银行,斯尔必立即购买了第一银行的股票,而当哈维·格鲁布出现在美国运通公司时,他马上购买了运通的股票。
“任何一家公司要获得成功,优秀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华尔街公认的真理,但是一般的分析报告总是忽略这一点,”克里斯说,“分析师总是喜欢讨论最新的数据,但是对我们而言,如果没有事先评定公司领导人,我们绝不会购买任何股票。”
9.忘记过去(关注未来)。“计算机及其无穷无尽的数据库总使得投资者关注过去,”斯尔必说,“人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根据过去预测未来。”华尔街的风风雨雨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一点就是,历史不会完全重演。自1929年的大萧条后,25年来投资者一直不敢购买股票,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1929年的历史很快就会重演;二战后,投资者不买股票的原因在于他们认识到经济萧条总是伴随战争而来;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投资者不买股票,是因为他们正在准备应对1973-1974年熊市的重演。正如斯尔必在1979年所写的:“如今的大部分投资者都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用来防御那些我们认为不大可能出现的相同程度的经济衰退。”1988-1989年,投资者不买股票,是因为担心1987年的经济崩溃又将重演。而上述种种情况,他们事后都会感到后悔。从华尔街的投资经历中可以学到无数谬误,例如:
“只有公司收益上升,股价才会上涨。”事实上,公司收益下跌时,股票通常表现良好。
“高通货膨胀率会危及股票。”但20世纪5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危及股票。
“购买股票是防御通货膨胀的最佳保障。”但20世纪70年代初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10.坚持到底(专注精神)。“股票在1年、3年甚至5年内都会有一定风险,但10-15年就不同了,”克里斯说。“我父亲进入股市时正逢股市巅峰期,但20年后当初糟糕的表现已经无关紧要了。在致股东的信中,我们一再重申:我们是在跑马拉松。”
戴维斯式检测表
1997年5月22日,斯尔必在一则备忘录中写道,他的风险基金所选择的每一家公司都具备如下大部分特征:
·一流的管理,诚实守信的良好记录。
·开展创新研究,利用技术充分发挥优势。
·国内外运作均表现良好。国外市场使呈饱和状态的美国公司有了新的机会实现快速发展。一些华尔街分析师声称可口可乐公司的鼎盛时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结束,但可口可乐公司却走向了海外,使他们的言论不攻自破。类似的例子还包括AIG、麦当劳和菲莫公司。
·所售产品或服务永不过时。
·公司内部人士拥有大量股份,并对公司的成功举足轻重。
·股东资本回报率高,公司经理人致力于回报投资者。
·保持最低开支,从而使公司成为低成本制造商。
·公司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或上升地位。
·公司善于收购竞争对手,并能增加盈利。
·公司资产负债表良好。
在纳斯达克股市崩溃中,技术股或者技术类共同基金持有人亲眼见到了各个价位的成长股的危险性。倡导新纪元观念的投资者经过反思,开始关注旧纪元的思想,即过热的股市总能恢复平静的不变真理。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处于最近一次熊市恢复平静的过程中,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处于最近一次熊市的谷底,也无论是否将会跌到谷底,都只是我们个人的猜测。但是2000/2001年的衰退已经使投资者付出了上万亿美元的代价,也使狂热的股民意志消沉,它还使股市更接近戴维斯的盈利舒适区,即以低于15倍市盈率的价格购买股票,并投资于几十年来一直保持7%-15%年收益增长率的公司。
为了找到高预期和高估值相符合的投资,克里斯和合作伙伴肯·芬伯格努力寻找能得到祖父和父亲认同的大好时机。但是,他们也犯了新手常犯的错误:在股市上升期,投资者认为不存在价格过高的情况;而在股市下降期,卖方认为不存在价格过低的情况。克里斯和肯曾购买朗讯科技,这是一个类似的错误。但是大体上,他们还是购买价格适中、更为可靠的成长股,就像前两代人的做法一样。他们依赖于戴维斯的双杀来提高回报率,而不是下注于高风险的投机股。
在经济萧条期,七二法则使戴维斯家族受益匪浅,他们认识到:如果投资能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那么就会得到丰厚的收益,而如果能以每年15%或更快的速度增长(戴维斯的投资组合和斯尔必的风险基金都做到了),将会有巨额回报,哪怕近期出现亏损也会显得微不足道。耐心、深思熟虑以及三个时代的考验构成了戴维斯王朝成功投资的秘诀。